防寒费发放是哪几个月
上海通过环卫行业集体协商,建立了一线职工低温天气下露天作业的津贴制度
发放月份:从每年12月至次年2月
发放人群:一线环卫职工发放低温津贴
发放标准: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
相关阅读》》》低温劳保的政策尚未明确统一
实际上,不仅是劳动者对低温津贴知之甚少,目前有关低温劳保的政策尚不明确统一。
根据《低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摄氏度的即为低温作业。按工作地点的温度和低温作业时间率,低温作业分为四级,级别高者冷强度大。
事实上,根据2015年全国总工会等四部门发布修订后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低温”已被列为新增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
而在2004年施行的《最低工资规定》中明确提到: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中班、夜班、高温、低温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目前,我国各省份在发放低温津贴方面,出台的相关规定不尽相同。北京、上海、宁夏等地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时,提到了低温津贴。上海通过环卫行业集体协商,建立了一线职工低温天气下露天作业的津贴制度,从每年12月至次年2月给一线环卫职工发放低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2017年12月起,上海5.3万名一线环卫职工绝大多数领到了从业以来的第一笔低温津贴。
然而在有些地方,低温津贴落实率并不能令人满意。
2013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发文规定在零下25摄氏度及以下高寒天气室外连续作业4小时及以上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应发高寒岗位津贴,每月230元。标准已经出台5年多,但记者采访了解到,能达到这一劳动标准的情况并不多,内蒙古企业单位发放高寒岗位津贴的情况还比较少。
尽管劳动保障部门出台的相关规定对低温津贴有要求,但低温津贴具体如何实施,不少地方都没有细则,低温津贴在什么温度下发放,发多少,都没有统一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