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教育博物馆有哪些长期展览

  宁波教育博物馆有哪些长期展览

  宁波教育博物馆,当前的展厅分为 文教之邦-古代厅甬上先风-近代厅杏坛沐春-现代厅

  古代厅:

  早在七千多年前,宁波就开始出现原始文明,也就是姚江流域河姆渡文明。河姆渡人能制作陶器、骨器,古代展厅里能看到河姆渡博物馆提供的文物复制品,有骨笛、陶埙,还有原件为象牙雕刻的“双鸟朝阳”纹陶片。

  到了宋元时期,官学在唐朝孔庙的基础上又得以进一步完善。这一历史时期是宁波古代教育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官学、蒙学和书院遍布各地;讲学和研讨的风气盛行;科举也是空前繁盛。明州成为文教之邦。展厅里呈现了许多反映当时历史背景的文物资料。

  到了明清时期,宁波地方官学也空前发展。学校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了从社学、义学———府、州、县学———国子监三级相衔接的教育体系。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是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教育部部长兼北大校长。从宋代到清代,宁波籍的国子监祭酒一共有13位,遥居浙江第一。

  古代厅部分重点展品:

  1.民国十二年(1923),浙江兴业银行(中国首家民营银行)发行的纸币上印有王阳明像,这在中国纸币史上属首例。

  2.晚清李国磐国子监监照和户部执照。

  3.清代烫金“茹古堂”藏墨。

  4.晚清宁波月湖书院等月课考卷6份。

  近代厅:

  宁波教育博物馆的馆址所在———甬江女中教学楼旧址本身就是一个巨大而珍贵的“藏品”。这所被载入《教育大辞典》的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至今依然让很多老宁波津津乐道。

  选择甬江女中旧址作为宁波教育博物馆的馆址,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宁波教育博物馆馆长沈海驯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是能让甬江女中这个文保点发挥新功能,也能为宁波城市文化底蕴的凸显注入新的元素;其二是甬江女中见证了鸦片战争之后宁波教育发展的近代史,从这个角度来说,选择把它作为宁波教育博物馆的馆址,能说明宁波教育历史的“厚度”;其三是作为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女子不可进学校的传统,“引领了整个中国近代教育的走向”,也佐证了宁波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起到的先锋作用和重要地位。

  1901年1月10日(清光绪廿六年十一月二十日)《新闻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份583字的“澄衷蒙学堂告白”被收藏在近代厅。内容为叶澄衷独资兴办的蒙学堂即将开学,特向社会告知招生人数(140名)、年龄(8至12岁),修业年限(6年)、报名手续、仪表要求(有开学敬谒孔圣仪节)、收费标准(读完一级免收学费并赠给书包衣帽、供应中膳,中途辍学者需由保人缴付大洋24元)等10项内容。

  近代厅部分重点展品:

  1.鄞县何伟烈民国三十、四十年代时期在姜山等小学任职聘书。

  2.宁波四中前身斐迪中学(1930)、毓才、益三中学(1947)校徽。

  3.1901年1月10日沪《新闻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澄衷蒙学堂告白”书是印有“宁波帮”捐资办学招生广告最早的报纸。

  4.1907年正月第5版印刷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第一册卷首印有清廷大臣的版权令(颁布时间为1905年,比《大清著作律》早5年,民国后版本无此令)。

  5.1935年,余姚县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收据:收佃户陆纪法缴付国币1分、1角各一份。

  6.省立四中(今宁波中学)初中秋二年级乙班李瑞章体育成绩报告单(1936年)。这是宁波至今唯一发现的一张体育成绩报告单。

  现代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办学校、扫除文盲,宁波教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此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举步维艰,探索前行。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新跨越。这些发展,都能在现代厅“杏坛沐春”里看到。

  在“时代年轮”里,陈列着各个年代的教材课本、证书证件、学习用具等等,大家可以在馆里走走看看,说不定能找到读书时期的回忆呢?在每个年代前的触摸屏中有重要展品的部分扫描件,大家可以查询观看。另外,每个年代还配套有时代特色鲜明的经典歌曲、教师访谈、学生照片等等,在这里大家可以领略不同年代宁波人的青春回忆。

  自古至今,宁波人不乏创新和改革之举,推进了教育发展与繁荣。宁波的诸多第一,在馆里一览无遗。

  现代厅部分重点展品:

  1.镇海中学沈才立两获国际奥赛金奖奖牌。

  2.1993年慈溪鸣鹤小学获第7届“世界计算技能大赛”冠军奖牌。

  3.路甬祥1953年、1956年小学、初中毕业证书原件,1959年宁波二中四好学生奖状、1959年宁波市运动会掷铁饼第三名奖状。

  4.宁波工艺美术学校奖状及作品集(20世纪50年代)。

  5.《识字证书》,宁波苍水街道业余文化学校(1958年)。

  6.台胞朱绣山、朱英龙“宁波市荣誉市民”证书。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