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的什么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州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文化空间等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常州糖醋小排骨、常州宝卷、金坛刻纸、常州周氏家庭剪纸、直溪巨村舞龙 、四喜汤团制作技艺 、虎头鞋制作技艺、杨桥庙会 、常州梳篦、金坛抬阁 、阳湖拳、蒋塘马灯、回民马灯、钱氏中医儿科疗法、常州糟扣肉、春江江鲜烹饪技艺、常州划龙舟、指前鱼灯、留青竹刻、常州小热昏、常州吟诵、天宁寺梵呗唱诵、金坛封缸酒、锡剧。
扩展资料:
孟姜女传说
是我国流传较广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孟姜女传说和故事在常州地区颇为流行。孟姜女传说中,孟姜女的所悲所喜与百姓的情感休戚与共,于是凭借广大民众的向往与称道,此传说故事不断被充实内容。尤其是明清以后,常州民间“唱春”活动日益红火,以至把孟姜女《十二月花名》和《四季调》传遍了常州城乡的每个角落。孟姜女的传说故事和其他许多传说一样,是广大常州民众抒发情感,歌颂真善美,鞭挞暴政劳役,同情劳动者不幸遭遇,憧憬美好未来的口头创作结晶,反映了常州百姓鲜明的思想感情。孟姜女传说初时在常州民间流传的情节,大体包括秦皇朝造长城、抓民夫、万喜良离家出逃、花园遇孟姜女、临婚被捕、孟姜女思夫送寒衣、唱曲过关、哭倒长城、造庙祭夫、孟姜女投湖自尽、化为银鱼等内容。现在母体故事仍在常州民间经久不衰地流传着,在此基础上,常州本土又派生、衍生出20多则独立成篇的孟姜女传说,形成一个系列。
董永传说
发源地在江苏省金坛市直溪镇境内的董永村。董永村位于金坛西北部,近靠道教圣地茅山。董永传说故事在当地代代相传,妇孺皆知,且文史上有据可查。在光绪版《金坛县志》中,关于孝子董永和七仙女及其子鹤生的传说内容有多处记载。在境内,其相关的遗存、遗迹和实物多达40多处(件)。金坛直溪镇的董永村有一座董永庙,庙门有一石刻对联——“卖身葬父垂孝德,天遣仙姬陌上迎”,概括了董永与七仙女传说的精华。该庙有前后两进约70多平米,庙内墙壁上绘有“二十四孝图”。在董永村的东面有一座方形跨河石桥,名叫“望仙桥”,传说因董永携子董鹤生于“七夕”在此桥上望迎生母而得名。此桥重建于乾隆年间,并有碑石刻文《望仙桥重建记》,详细记载了董永与七仙女之事。董永与七仙女定情的老槐树,现仍生长在距董永村不远的金坛建昌镇吕 村中。1955年拍摄电影黄梅戏《天仙配》时,扮演七仙女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严凤英曾与导演一起来此老槐树下寻根。距老槐树东南约两公里的傅家村,相传为当年董永在傅员外家卖身赎债之处。
糖醋小排骨
是常州地区的传统菜肴,亦是颇具常州地方特色的名菜。据考,糖醋小排骨制作技艺生成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上世纪初,糖醋小排骨亦成为常州马复兴面馆的招牌菜。发展至今,常州糖醋小排骨已为常州市民喜庆筵席、家中待客之佳肴。烹制常州糖醋小排骨的原料、配料主要有:猪肋骨仔排、绍兴黄酒、番茄酱、蚝油、冰糖、香醋及适量鸡汤。
更多详细介绍请打开以下网址查看: